当编程课遇上 “生活智慧”,会碰撞出怎样的精彩?近日,我校陶玉州老师为筹备五年级《分支结构》公开课,特邀特级教师张勤坚开展磨课指导,一份 “接地气” 的教学优化方案新鲜出炉!
张勤坚老师提出,编程教学要跳出 “术语陷阱”。课堂开头不用急着讲概念,先用 5 分钟带学生玩 “猜数字大小” 游戏,玩完再点透 ——“咱们刚才‘先判断、再选结果’的过程,就是编程里的‘分支’”,让抽象逻辑瞬间变具体。
接着,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做例子更易理解。“下雨带伞 / 晴天戴帽”“12 岁能不能独自过马路”,先带学生画流程图:菱形框填条件,箭头连 “是 / 否” 和对应动作;到 Scratch 实操环节,再聚焦 “如果… 那么… 否则” 积木,教孩子把生活判断 “搬” 进编程。
最关键的实操环节,张老师建议留足 20 分钟。遇到学生卡壳,不直接给答案,而是引导他们联想 “生活里你咋处理这类问题”,让编程思维和生活经验联动;最后安排学生展示小作品,还留了个趣味任务 ——“观察爸妈生活中的分支判断,明天来分享”,真正让孩子明白:编程,其实就是把生活逻辑 “说” 给电脑听。
有特级教师的专业指导,有贴合学生的教学设计,陶玉州老师的这堂《分支结构》公开课,值得期待!

